电缆敷设除要遵守第二节所述的基本要求外,还应遵守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和下述的安全技术要求。(1)为了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和电缆施工,在直埋敷设的,电缆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0.6m。为了避免直埋敷设电缆外部的机械损伤,要求挖掘好的沟底不应有石块或其它尖硬杂物,并且需要在电缆周围铺以100mm厚的细土,上面再盖上水泥板或砖。从地面到电缆外皮的距离不应小于0.7m,但也不宜太深,太深会影响电缆散热而导致减小电缆载流量。(2)为了避免检修电缆时损伤电缆和在电缆故障时不烧坏邻近电缆以及便于电缆散热,电缆间距离越大越好,但是电缆间距过大,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也影响其它建设工作,所以规定了下列电缆相互间的最小净距:①控制电缆不作规定;②10kV及以下电压的电缆之间,或与操作电缆之间为0.1m;③10kV以上电压的电缆之间,或与其它电缆之间为0.25m;④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之间为0.5m。上列第③④项,如果电缆之间用隔板隔开,其最小净距可缩小为0.1m,电缆穿入孔中时不作规定。(3)为防止在检修地下管道时损伤电缆以及热管道影响电缆载流量,电缆与地下管道接近或交叉时,其最小允许净距为:①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时的净距为2m;②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时的净距为0.5m;③电缆与其它管道接近或交叉时的净距为0.5m。(4)电缆自土沟到引进隧道、人井、建筑物以及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铁路交叉时应穿在铁管、水泥管中,并在管口加以密封,以防进水。当导管用作穿越单芯电缆时,应采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硬塑料管,使电缆周围形不成磁力环路,避免导管中的涡流损耗。(5)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最好分别安装在隧道或电缆沟两侧的支架.上,如果条件不允许时,控制电缆应该放在电力电缆的下面,这样可以减轻电力电缆发生故障时,对控制电缆造成的损失。(6)在长距离的电缆隧道中,每隔70~100m应设人孔一个,在接近人孔处设置进出风口并装置强迫排风装置。(7)电缆固定于建筑物上。当电缆水平装置时:电力电缆外径大于50mm的,每隔1000mm宜加支撑;电力电缆外径小于50mm的,每隔600mm宜加支撑;排成三角形的单芯电缆,每隔1000mm应用绑带扎牢。当电缆垂直装置时,电力电缆每隔1000~1500mm应加固定。对于截面为150mm²或更大的电缆,将其固定在建筑物上时,应充分注意电缆因负荷变化而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机械力问题,应根据整条电缆线路刚度均匀一致的原则,选用刚性或挠性固定方式。(8)在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内,应装设贯穿全长度的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的两端和接:地极连通。接地线的规格应符合《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电缆铅包和铠装除了有绝缘要求的以外,应全部互相连接,并和电缆支架等金属结构连通的接地线连接起来。(9)电缆无论采用哪种包装形式,在敷设时,每放出一圈都要控制电缆的弯曲和扭转,尤其是简装和圈装的电缆,在敷设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损坏电缆,一般都采用一定高度的退扭架使每米电缆扭转角在允许值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