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中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创建我国的核工业。1958年我国建成了**座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和**台回旋加速器,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而后相继建立了铀水冶厂、同位素分离厂、铀转换厂、核燃料元件制造厂、后处理厂和一批研究设计院所。为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核能发电优势明显,高效稳定减排且经济性好,具有相比其它能源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相比火电无温室气体排放,相比水电和风电太阳能高效稳定,2013年发电小时数7893小时,远高于火电5012小时、水电3318小时、风能2080小时和太阳能1650小时;经济性好,发电成本仅高于大型水电,与煤电成本相当,远小于天然气、风电和光伏发电;核电站投资回报高,2012年核电企业整体毛利率近40%,在执行新的全国标杆电价0.43元/千瓦时后,机组发电利润约0.09元/千瓦时,ROE水平近26%,远高于煤电和水电。
核电提速信号已出,预计到2020年累计装机将至少新增42GW,且"十三五"内陆核电放开概率较大。2013年国内核电装机占比仅1.2%,远小于全球9.8%的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大。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后,国务院于2012年10月24日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恢复核电正常建设,明确了2015年在运4000万千瓦、在建略超2000万千瓦,2020年在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新目标。国家能源局2014年1月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
"在新能源体系变革中,核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何建坤在论坛上表示。他指出,我国当前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2.5亿千瓦,到2030年还将翻一番,当前各种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也不能满足新增电力需求,如果不发展核电,就要更多发展煤电。但是,煤资源储存量的限制以及煤燃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迫使我国不得不去寻求洁净能源,而核电将被作为**选择去考虑。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我国核能仍需要大规模发展,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4亿千瓦左右,年发电量约占届时电力需求的1/4,可替代煤炭10亿吨以上,在一次能源供应中占比10%以上,减排CO2达25亿吨以上。从而可使届时的CO2排放总量回落到2010年的水平,以适应全球CO2减排的合作进程。另一方面也将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