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镇新增2万吨/日)。所有市、县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有序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扩容改造,逐步改造和完善集镇污水管网,稳步提高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到2025年,新增建制镇污水管网155公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0.52万吨/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节能减排控制制度
(一)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坚持能效优化和保障合理用能相结合,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综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和布局、能源消费现状、节能潜力、能源资源禀赋、环境质量状况、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布局、上一个五年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等因素,科学分解各县(市、区)“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并设置年度目标。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和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确定年度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对原料用能不纳入地方能耗强度和总量考核。对年度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耗总量考核。市里对各县(市、区)“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对能耗强度降低达到激励目标的地区,其能源消费总量在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免予考核。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警,对高预警等级地区加强工作指导。探索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合理确定企业年度基准能耗,开展用能预算监测预警、考核评价,不断增强用能预算约束力。(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作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结构优化调整、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推进实施重点减排工程,形成有效减排能力。优化总量减排指标分解方式,按照可监测、可核查、可考核的原则,结合各地承担的污染治理任务和减排潜力,将重点工程减排量下达地方,污染治理任务较重的地方承担相对较多的减排任务。根据国家核算技术指南要求,开展总量减排核算,加强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制度衔接,建立重点减排工程调度信息化平台,提升总量减排核算信息化水平。完善总量减排考核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总量减排监督管理,重点核查重复计算、弄虚作假特别是不如实填报削减量和削减来源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