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济南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其中氢能方面指出:
培育绿色新兴产业。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培育绿色高端、绿色未来产业。推动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绿色高端产业发展,聚焦智能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激光装备、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优势,加快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推动先进材料领域核心技术优势和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加快布局氢能源、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碳达峰碳中和技术与服务等绿色未来产业,构建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和综合智慧能源园区,培育智慧双碳、节能环保领域综合服务商。
加快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实施光伏跨越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历城区、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商河县、济南高新区等国家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有序推进一批“光伏+”集中式电站建设。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结合供暖需求,积极推进现有农林生物质电厂和生活垃圾、污泥焚烧发电厂开展供暖改造。发挥商河县、济阳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地热资源优势,规范有序推进地热能供暖。统筹可再生能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进“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行动,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统筹推进制、储(运)、加、用氢能全链条发展,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氢能在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有序开展核能小堆供热研究。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力争达到470万千瓦左右。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推进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及配套送出工程建设,持续提高接受外电能力。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实施城乡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力推进高比例容纳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确保新能源电力应接尽接。在电力安全保供的前提下,推动煤电机组逐步由电量型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全面实施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充分挖掘常规电源储能潜力。推动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提高电网系统调节能力。鼓励结合源、网、荷不同需求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一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开展氢能储能和飞轮储能研究和示范应用,推动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常规电源协同优化运行。强化需求侧管理,积极推动不间断电源、充换电设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建设,探索推广电动汽车、智慧用电设施等双向互动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合理引导电力需求,提升电网调峰、调频和需求响应能力。鼓励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和微电网,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构建智慧能源体系,加快推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