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一个虚拟电厂讨论会,某电网的调度专家说:虚拟电厂如果不能接受调度直控,就不叫虚拟电厂了。
谈到这个直控资源的价格机制时,这位专家又说:未来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市场机制,光靠电网补贴也不能持久。
个人认为,狭义的虚拟电厂,就是调度眼中的虚拟电厂,必须能AGC,具备毫秒-秒的响应能力,前提是辅助服务市场的一二次调频产品价格足够高。
更多的人在讨论的,是广义的虚拟电厂,就是负荷侧一切可以被调节的资源,进行一次逻辑上的抽象,然后形成不同时间颗粒的服务品类。
这玩意就非常类似金融市场的衍生品交易,比如CDO,就是把信用等级不同的负债重新打包,形成若干个新的资产交易品种。
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把红萝卜、紫萝卜、白萝卜切片打包,变成“群英荟萃”。
所以虚拟电厂的逻辑,大概就是如下:
虚拟电厂分为一次侧和二次侧:
一次侧就是负荷侧的所有可调节资源,以分布式、海量、分散、小额、高频交互为主要特征,需要通过虚拟电厂的技术平台进行连接,并形成一次侧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不是虚拟电厂,而是将虚拟电厂的远期商业价值,内化并打包为“能源管家”或者“综合能源的服务”。
举个例子,某发电集团的营销人员到电力用户企业去推广“虚拟电厂”,问客户能否把可调节负荷资源开放出来,客户的问题是:
能给多少钱?如果不给钱也行,少停点电行么?
这位电厂的营销人员无法回答。
个人认为,一次侧商业模式的实现和落地,是制约虚拟电厂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因为如果没有一次侧,也就是电力用户的配合与协同,虚拟电厂就是无本之木。因为客户要的不是虚拟电厂,而是能源经济、安全和绿色。
虚拟电厂很像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前提是:
你得让猪配合你薅羊毛。
互联网红们为了薅猪的羊毛,已经口口声声的“家人们,我给你们带福利了”。
所以这个福利才是核心,至少目前一度电几块钱的福利,客户是不认可的。
光伏的零碳效应算是,但这个福利还是不够大。
二次侧,虚拟电厂把不同的资源进行抽象,形成时间颗粒度不同的虚拟产品,从毫秒级到天级,然后卖给不同的采购方。时间颗粒度越小,价格必然越高,对资源的要求,以及虚拟电厂的管控能力也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