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池供不应求的影响,已暂停接单了。”正值年终目标的冲刺关口,某储能企业高管却向记者道出无奈,“今年储能市场火热,整年都在全国各地跑项目,但眼下不得不提前收尾。”
据记者了解,自9月底开始,电池供应持续短缺,企业暂停接单的情况颇为普遍且形势愈演愈烈。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储能电池产量超32吉瓦时。2021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2.4吉瓦/4.9吉瓦时。按理说,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为何还会出现电池供应短缺?储能规模化发展在即,电池供应是否会成为行业高速增长的瓶颈?
电池奇缺
项目建设被迫延期
“此次储能电池短缺是可以预见的。上半年,基于上游原材料、电芯涨价的成本考虑,一些新能源项目拖延了建设节奏。到了第四季度,为完成年底并网要求,不得不集中购买电池。有的厂商确实没货了。即使有货,数量也非常有限,出现‘价高者得’的情况。”华能清洁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称。
“电池荒”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去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短缺情况从车企集体延迟交付中可见一斑,还有车企为顺利拿到电池,管理层在电池厂家蹲守一周。今年在政策的助推下,电池另一大应用市场——储能行业加速发展,储能项目数量激增,在一定程度上使供应紧张的电池问题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吉瓦时,同比增长150%。其中储能电池产量超32吉瓦时,占总产量的11%。刘明义坦言,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规模,储能电池的市场盘子还偏小,议价能力也较弱。
“储能建设成本比项目规划时上涨了一大截,即使想尽办法拿到电池,还要给高价,算不过账来。”一位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新能源项目已将并网时间后延至明年第一季度。
多家电池厂商表示,储能电池供不应求,现货已经排期到明年。“主要短缺的是280Ah大电芯。”上述企业人士介绍,相比50—100Ah电芯产品,280Ah电芯体积能量密度更高,零部件使用量更少,可大幅节省成本投入。当前,储能电池采购或项目招标普遍要求单体电芯容量达到280Ah及以上。
据了解,280Ah电芯在2020年由宁德时代率先推出,已成为储能项目建设的标配,包括亿纬锂能、鹏辉能源、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在内的电池企业均有产能布局,但产能完全释放需要一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