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并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输配电网、微电网、构网型柔性直流、需求侧响应、电气化提升、电力市场等领域制定一批标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卫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风电、光伏比重的提高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既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又尽可能地控制系统成本,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的挑战,也是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所在。”
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标准体系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召开的2022国际标准化大会上,国际电工委员会就提出由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国际标准框架体系。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备良好的基础,风光装机以及市场交易和新业态均实现了有序发展。同时,基于当前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情况,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仍需实现多重突破,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中嘉能首席交易官张骥分析,电力系统若要以新能源为主,技术层面需要有根本突破。“比如,目前我国电力的传输和使用以交流电为主,新能源无法提供转动惯量。但未来在高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中,转动惯量技术必须要突破。”据了解,转动惯量是衡量电力系统抗扰动能力的重要指标,系统转动惯量越大,承受频率波动的能力就越强。
“判断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处于什么水平,首先要看新能源的消纳比重。”林卫斌指出,2021年,我国的这一数据接近12%,基于此,总体上判断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尤其需要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
标准体系建设涉及多层面
在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中心副主任吴俊宏看来,目前业内已逐步在新型电力系统各分支领域及业态内开始了标准体系建设的探索。“比如,关于光伏、风电的标准体系已经较为成熟,综合能源服务也在去年开始了相关探索。”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微电网、“源网荷储”、绿氢示范等项目推进困难。
“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标准体系明确了,相关项目的进行才能有据可依,才能有强有力的支撑。”吴俊宏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