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行业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指引,发力求解清洁低碳和安全保供课题,交出一份硕果累累的发展答卷。
推荐:静音发动机的机房选择
当前,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多元清洁电力系统,发电装机达24.7亿千瓦,超过G7国家总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超11亿千瓦,占全球同类装机的30%以上;35千伏及以上线路长226万千米。发电装机、可再生能源装机、输电线路长度分别比十年前增长1.2倍、3倍、0.5倍。
规划蓝图更具引领力、基础保障更富多元性、治理能力更趋现代化——电力行业正聚焦高质量发展,驱动民族复兴巨轮驶向深蓝。
以规划优布局
全国统筹配置电力更高效
不到一秒,远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水,就通过白鹤滩水电站转化为电能,再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就可来到2000多千米外的华东。“统筹电源基地开发、外送通道建设和消纳市场,促进网源荷储一体协同发展。”其实,这一切并不神奇,早被写入《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大之后,阔别十年之久的电力发展规划重回人们的视野。自此,电力行业实现了建设有据、发展有序。
开展全国性电力发展规划,可以改变各省供需自平衡的一盘散沙局面。
翻看十年来各地发、用电量对比图表就会发现,这两组数据最初基本持平,后来差值逐渐拉大,但从全国整体来看又基本对等,只不过跨省区送电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完成跨省区送电2.29万亿千瓦时,其中跨区0.69万亿千瓦时、跨省1.60万亿千瓦时,分别比十年前增加241%、122%。
十年来,电力发展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西部能源富余,渴望发展;东部环境受限且能源短缺,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通过全国统筹,各地发展电力宜煤则煤、宜水则水、宜风则风、宜光则光……可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部也能获得足够电力以持续发展,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这种共赢关系有赖输电通道的建设。根据规划,到2020年“西电东送”能力达2.7亿千瓦;到2025年,存量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提升0.4亿千瓦以上,新开工通道0.6亿千瓦以上。截至目前,全国投运特高压通道33条,“西电东送”规模接近3亿千瓦。两相对照,规划的引领作用凸显出来。
十年来,电力发展的结构布局更加明晰。
规划显示,考虑到环境承载能力和就近消纳,东部以海上风电、沿海核电、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为主;考虑到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或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的电源基地为主,并通过跨省跨区输电工程送往东中部负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