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电光伏发电零排放,但不稳定,出力随天气波动,难以预测。对发电供给侧和负荷需求侧进行双向预测和判断非常关键。气象数据能够指导新能源的报量报价预测,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2018 年,国家启动了电力现货市场试点试运行工作。山西、甘肃、山东、蒙西是我国首批试点省份/区域中,全量新能源进现货市场的当先者。
无论是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企业,还是煤电等传统发电企业,都站在同一个舞台竞争。随着现货市场改革的深入,各发电主体的平等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和套利潜力也会越来越大。
但无论是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还是传统煤电,都各有优势和短板,煤电比较稳定,可预测性强,但是碳排放比较高;而风电光伏发电零排放,但不稳定,出力随天气波动,比较难预测,调度难度大,影响电力系统稳定和安全。
那么,在补贴退坡之后,如何让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机组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呢?
此时,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用电需求的不匹配,将成为电力市场和新型电网发展的重要关注点,也是新能源能否实现优胜劣汰的关键。
借助于气象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再结合海量的历史交易数据,对发电供给侧和负荷需求侧进行双向预测和判断就非常关键。这既有利于新能源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扩大销售,也有利于消费端以更合理价格买到电力。
01 靠预测,一年多赚了1000多万
从交易规则来说,新能源发电企业在现货市场中通过预先报量报价竞标,以市场供需平衡点的价格作为出清价格,比出清价格低的标的即可中标(不考虑限电)。
由于新能源利用的是风、光等免费自然资源进行发电,所以在报价的时候优势巨大,有风就有发电量,不需要额外的成本(即边际成本为0),因此,理论上新能源在现货市场可以最低价参与竞价,申报合适的电量以保证中标。
但如果中标后遇到无风天气,没办法提供中标的电量,就需要被迫从现货市场中买入可能很高价格的电量来履约,这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中标后,风力情况与预测吻合,发的电足以提供预先申报的电量,那风场就能够抓住机遇获得可观收益。
有一家国有企业,因使用了远景智能开发的算法测算辅助交易系统,合理申报场站全电量电价,场站收益明显提升,一年多赚了11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