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向德国等欧盟国家供应天然气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多处泄漏,并伴随强烈水下爆炸。“北溪”天然气管道是欧洲能源运输大动脉。其中,“北溪-1”管道于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向德国输气。自今年7月以来,该管道运输能源仅为其运输能力的20%。今年9月初,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北溪-2”管道于2021年建成,与“北溪-1”主体管道基本平行,由于受到美国阻挠及西方制裁,该管道尚未投入使用,但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在此次事件中,“北溪-1”和“北溪-2”管道上共发现4个泄漏点,分别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水域。目前信息表明,泄漏并非意外事故,很可能由蓄意破坏造成。
俄罗斯制定了未来三年削减天然气出口的计划,凸显了欧洲能源消费面临挑战的严峻性。根据俄罗斯三年计划草案,2023—2025年每年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将下降近40%,至1252亿立方米。草案显示,今年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估计为1420亿立方米,而俄罗斯2021年出口天然气2056亿立方米。国际能源署10月3日发布天然气市场季度报告,警告欧洲在今年冬天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天然气短缺风险。可以说,“北溪”管道被蓄意破坏,不仅让已经延续了7个多月的乌克兰危机再添变数,也让德国等欧盟国家的能源供应短缺问题雪上加霜。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恐怕要承受由此引发的能源市场动荡和能源价格上涨。
丹麦能源署在声明中表示,受损的两条“北溪”管道总共含有7.78亿立方米天然气,泄漏的甲烷可能在40万吨以上。9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针对此次事件的专题会议上,宣布此次爆炸造成的甲烷泄漏量达到7.8亿立方米,相当于丹麦这个国家三个月的天然气消费量。考虑到甲烷的增温潜势远高于二氧化碳,因此,此次爆炸具有较大的生态影响。
挪威罗弗敦海底电缆出现损坏,从罗弗敦亨宁斯韦尔到斯沃尔韦尔之间的海底电缆发生断裂,断裂发生在亨宁斯韦尔以东500米处。目前修复电缆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这将需要几天到一周的时间。在欧洲能源博弈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一系列破坏事件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为此挪威、英国等欧洲国家着手加强对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警戒。值得关注的是,挪威是欧洲国家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如果挪威输送的能源遭切断、终止或大幅削减,将在欧洲引发全面能源危机。
欧盟成员国达成一致,基于七国集团的共识,对俄罗斯石油价格设置上限。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已经决定全面禁止通过海运进口俄罗斯原油,但随着价格上限政策的实施,如果俄罗斯原油价格保持在价格上限以下,欧洲的运营商将被允许协助俄罗斯向第三国运输石油。此举或将减少俄罗斯收入,但利于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同时也有助于解决高通胀问题,特别是在高能源成本、高油价成为全欧洲关注焦点时维持能源成本稳定。不过,对俄石油价格上限政策以及具体实施细节,还有待欧盟官员进一步协商达成一致。按照此前的计划,欧盟将在12月5日起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价格上限,并在2023年2月5日起对俄罗斯石油产品设置价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