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的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提高电力用户供电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电力需求响应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发挥需求侧资源灵活调节优势
建立更加灵活的需求侧资源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电力保供迫切要求。2021年,受年初极端寒潮、夏季持续高温以及9月份的电煤紧缺等因素影响,全国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平衡面临挑战。在严峻供需形势下,限电风险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在“优先限制两高行业用电”“限电不拉闸、限电不限民用”等政策要求下,电力供应保障面临极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发挥需求侧管理的供需调节作用,建立更加灵活的用户侧资源管理模式,常态化参与电网平衡调节,保障居民、公共服务和重要用户用电。
常态化发挥需求侧资源的灵活调节作用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双侧不确定性问题的重要路径。随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的提升以及需求响应试点项目的开展,分布式电源出力和新兴负荷响应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电网供需平衡的波动性,电力系统的平衡特征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维持系统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灵活性调节资源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需求侧响应可以有效缓解负荷高峰电网运行压力,增强负荷低谷时新能源消纳能力,促进供需平衡。常态化发挥需求侧资源的灵活调节作用将成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可靠、稳定和低成本供应的关键手段,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重要路径。需求侧资源聚合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是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的有效措施。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增长迅速。一方面,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在时间上用能弹性较低、空间上地理分布较分散的特点会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带来难题。在这一背景下,迫切需要深入挖掘现有需求侧资源的潜力,引导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因此,需求侧资源聚合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将成为保障电力市场供应、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措施。需求侧资源协调优化是提升用户用电服务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内区域电网负荷最大日峰谷差率将达到36%,“十五五”期间将达到40%,最大日峰谷差达到4亿千瓦。在这一背景下,新兴负荷规模不断增长,负荷峰谷差逐年拉大,电网最高负荷持续攀升,负荷尖峰化特征明显。针对这一挑战,可通过协调优化需求侧资源,加强用电管理、推动电力电量节约,通过开展需求响应,提高电能利用效率,能够在降低用户用能成本的同时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需求侧资源协调优化,加强用户双向互动,能够有效解决电网“双峰”“双高”带来的用电质量下降问题,保障电网运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