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2”天然气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泄漏,随后“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两处区域也发生泄漏,丹麦和瑞典海事局相继发布警告。
“北溪-1”和“北溪-2”海底管道的三条管线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的情况前所未有。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
天灾还是人祸?俄罗斯经济学家、Neocon专家咨询公司总经理丹尼斯·拉克沙认为,“北溪-1”天然气管道事故将毫无疑问地对欧洲经济造成影响。他认为,“北溪-2”管道内气压骤降说明这是一场“人为事故”。
受管道损毁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度上涨,荷兰TTF天然气价格涨至191欧元,涨幅接近10%。
无疑,这让欧洲能源危机雪上加霜。
事实上,欧洲能源对外依存度,尤其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俄在天然气、石油和煤炭领域均是欧洲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来自俄的天然气、原油和煤炭占欧洲进口份额分别达45%、27%、46%,而俄74%的天然气、49%的石油和32%的煤炭出口流向欧洲。欧洲对俄管道天然气的需求不仅是刚性的,而且是难以替代的。
潜在的“替代国”石油输出国组织正面临被新能源颠覆的危机,目前其石油增产意愿并不强烈。对于欧洲的能源危机,他们更希望可以趁机多赚些钱。
当下,欧洲能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能源危机也让欧洲一些国家被迫改变了能源战略。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作为欧洲四大能源消费国,受到的影响最大。
以德国为例,作为欧洲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德国一直在努力降低核能和煤炭比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2004年,德国率先出台可再生能源法案,德国计划2030年65%的总电力消耗依赖可再生能源。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厂,2038年关闭所有燃媒电厂。
然而,尴尬的现实是,德国减少了核能等传统能源供给,新能源尚无法成为主力支撑。德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赖度均在90%左右,进一步加重了能源危机。这不仅让德国能源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也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欧洲的能源平衡和供应。
英国亦不得不改变其能源战略。
英国是西方最早大规模使用煤炭的国家,18世纪以来,廉价的煤炭代替了昂贵的木材成为其工业最主要的能源。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就是由燃煤提供的。
近年来,煤炭在英国能源结构中比重大幅下降,为更环保的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留下了空间。根据英国政府最近的数据,燃煤发电量在英国全国发电总量中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26%下降到2020年的7%。
英国最初计划在2025年关闭境内所有的煤电厂,后来又决定将提前一年在2024年10月实现这一目标。然而,如今的能源短缺致使其紧急叫停了这一计划,以免在2022年冬季一旦出现大规模停电的情况,能够重新使用煤炭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