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IPO获得香港证券交易所批准,若聆讯顺利通过,预计最快于本月挂牌上市。9月9日,孚能科技推出全新软包动力电池系统,材料成本降低了33%,体积利用率提升到75%。同日,蜂巢能源宣布,将在欧洲建设第二座海外电池工厂……
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规模效益突出是动力电池产业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百亿级投资项目频频落地,动力电池产能与技术的比拼持续升温。
寻求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推荐:汽油发电机开拓新天地
“动力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成本的60%,我们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今年7月公开吐槽,电池涨价迅猛,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压力。
随后,广汽集团便公布两项对外投资决议,一是拟投资109亿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二是同意旗下参股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不仅布局动力电池环节,广汽埃安近期更与锂矿巨头赣锋锂业达成合作,业务板块继续向上游延伸,试图垂直整合锂电产业链。
对上游资源的掌控,正成为决定整车企业未来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国际金融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陈泉泉分析认为,由于资源端供需错配,电池企业与主机厂通过资本、产业合作,可以加强锂、钴、镍、磷等资源的供应保障。同时,传统制造业经营业绩承压,多元化转型需求强烈。
“资本市场的红利愈发向电池赛道倾斜。”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日前召开的第9届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为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电池全产业链战略合作持续深化,产业一体化布局全面升温。下游需求市场持续提质扩容,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细分领域也深受投资者青睐。
“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领域频现跨界投资者的身影。”陈泉泉进一步表示,在正极材料领域,化工企业基于供应链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战略布局新利润增长点;在负极、隔膜、电解液领域,多为企业横向一体化布局。同时,外资也在积极布局中国锂电产业链。
电池回收成投资热点
电池回收领域同样也是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按照新能源汽车5—8年的使用寿命计算,从2020年起,我国已逐步进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也催热了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