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能效提升是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再次为我国工业领域的降碳减排工作指明了方向,并设定了工业碳达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预计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十三五”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等若干文件,这些文件为我国工业领域的能效提升之路指明了方向,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十三五”进一步下降16%,2021年下降5.6%。
不过,由于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结构依靠煤炭、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窗口偏紧,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艰巨。
他山之石
我国工业领域能耗水平主要体现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石油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目前,通过优化用能结构、研发创新技术等手段,我国吨钢、有色金属的综合能耗快速下降,铜冶炼、平板玻璃等产品的能耗已低于先进国家同类产品能耗水平。但水泥、电解铝等部分工业产品的综合能耗下降缓慢且仍高于先进国家产品能耗水平。
以吨钢生产为例,一方面,鼓励清洁能源在钢铁生产用掺烧煤机组、煤气发生炉等的替代,减少煤炭使用占比,同时采用低灰、低硫、低水分的原料煤,提高煤炭和原料质量;另一方面,采用烧结环冷机废气余热发电、亚临界发电、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发电、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钢坯热装热送、加热炉自动优化燃烧、加热炉黑体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提效。2021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达到550千克标准煤/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