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5亿吨,累计成交额85.59亿元,通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我国持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截至上月底,累计安排超过12亿元人民币,签署13份合作文件,培训超过2000名发展中国家相关人员。
记者还了解到,我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十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改善显著,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87%。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较2015年减少51%。
在此背后,能源、产业、交通和城市环境治理结构“四个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黄润秋介绍,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十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有2/3来自于清洁能源,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从50万台减少到现在的10万台。我们大力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2700多万户农村居民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冬季取暖方式。不仅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上明显的提升,而且也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因为我们少烧了6000万吨以上散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对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突出抓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