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电力央企积极贯彻中央政策部署,推出一系列稳增长举措。能源电力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和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行业,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在促进稳增长方面有大有可为的空间。目前,相关政策已经显现了初步成效,对当前已经落实相关政策的效能进行全面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能源电力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潜力。
一是电力行业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发挥了带动作用,但通过优化投资结构的增量效应仍有待进一步释放。
能源电力企业在稳增长的政策要求下,总体上调了今年的投资规模。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能源重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5.9%。投资规模的增长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如电网企业通过推进工程投资大、产业附加值高的主网架建设,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等上下游上千亿投资;发电企业在水电、核电等项目上持续投资助力,电力行业在投资总量上有效支撑了社会投资。然而,因行业的专有属性,投资规模的扩大受投资需求的客观限制,通过扩大投资规模的带动范围有限,并且对稳就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潜。
能源电力投资结构调整对于稳增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释放。与实施大工程、助力大客户相比,将投资注入门槛低、参与主体更广泛的项目进行倾斜所能释放的带动作用更大。例如,通过向配网、微电网等对协同带动作用面更广的项目上倾斜,能在发挥更大稳增长、稳就业政策效能的同时借机补强能源电力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是能源电力行业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服务“双碳”目标,在新能源发展上超前布局,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投资带动作用,但可能存在透支未来能源战略空间的问题。
能源电力行业将推进荒漠戈壁大风光基地等清洁能源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上半年具备开工条件的能源重大项目中,非化石能源的投资占87%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5475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0%。加大新能源投资能够有效带动上游多晶硅、电池片等产业链发展,但新能源建设规模过快可能会透支未来能源战略空间。
一方面,面向新能源发电的接网消纳和调峰能力有发展的客观现实,还不能形成有效支撑,特别是曾一度忽视考虑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能源发展实际,当前能源结构匹配不适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新能源项目的快速建设会对煤电清洁技改等项目投资也会形成一定挤出效应。同时新能源项目建立在当前能源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当前建设成本需要于未来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摊,负面效应将在中长期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