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专访了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从秦山核电的“国之光荣”到“华龙一号”的“国家名片”,您如何评价中国核电在贡献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国家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公司核电控股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1.00万千瓦,累计安全发电超过220堆年;控股在建项目机组8台,装机容量887.8万千瓦;控股核准机组1台,装机容量125.1万千瓦。公司风电、光伏控股在运在建项目合计1151.7万千瓦(在运装机容量887.33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264.37万千瓦),其中风电299.9万千瓦,光伏851.8万千瓦。公司旗下核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1.35万亿千瓦时。
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阶段正式投运,利用秦山核电站的余热为4000余户居民供暖,反响良好,预计到“十四五”末供暖惠及人群将达到4万户。
其次是工业供汽。大型的化工基地都需要配套供给工业供汽,当下因为碳约束,新增火电、气电装机受限。核能供汽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国内首个核能供应工业用汽项目已经于今年5月在田湾核电基地开工。
目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以及部分民营化工企业都非常看好由“华龙一号”或高温气冷堆进行工业供汽,实际需求也较为迫切。高温气冷堆提供蒸汽的温度可超500摄氏度,甚至更高,供汽品质完全达到甚至超越火电的供汽标准。目前包括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在内的多个省份均提出意愿,希望加速在本省落地核能供汽项目。
当然,核能并不仅仅局限于供热或供汽,比如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等领域也都有用武之地。目前我们在进一步拓展核技术应用领域,正在从“单一型选手”向“全方位服务”升级发展,力争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业与能源》
除核电产业外,中国核电在其他清洁能源领域有何布局?对于发展非核清洁能源有何考量?
卢铁忠:
中国核电的定位是一家能源企业,或者说得再精准一些,是一家清洁能源企业,因此我们在做强做优做大核能产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非核清洁能源,做到协同推进,双轮驱动。
发展非核清洁能源产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发展非核清洁能源可以和核电产业形成有效的相互支撑,如可以在核电厂区周边、厂区内的滩涂等地发展光伏产业,在核电基地沿海区域发展海上风电,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是对公司经济平稳发展的有力补充,毕竟核电投产周期相对较长,而风电、光伏投产周期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