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氢站建设提速,其核心设备——隔膜压缩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久前,黄津鹄奔赴佛山市,就任广东佛燃天高流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开启了第二次创业。作为国产隔膜压缩机科研带头人,他的资历颇为深厚:参与过国家“八五”“九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工作;参与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高温气冷堆隔膜压缩机的研发;主持完成国家“921载人航天工程”中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隔膜压缩机的研制任务;主持完成了大于90MPa的氢气隔膜压缩机的研制,填补了国内高压氢气隔膜压缩机的空白……
“可以预见,氢能将成为隔膜压缩机最大的应用市场,但其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压力、大容量极限还有待突破。”黄津鹄说,隔膜压缩机不能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短板,这次创业是带着使命而来。
■■从向国外学习到自主创新
隔膜式压缩机是压缩和运输各种高纯气体、贵重稀有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和腐蚀性气体的机器设备,广泛应用于氢能应用、核电核能、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电子材料和国防军工等领域。
1916年,法国人HenriCorblin发明了隔膜压缩机,该技术具有压缩比大、密封性好、压缩气体不受润滑油和其他固体杂质污染的特点。长期以来,隔膜压缩机技术被法国、德国和美国企业所垄断。随着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我国隔膜压缩机生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其中,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是国产隔膜压缩机的发源地。
“这是一个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再到原理创新的过程。”黄津鹄从学徒做起,历任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隔膜室主任、压研所副所长、开发服务部经理。据他介绍,上个世纪60年代初,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要求,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参考法国设备制造出我国第一台隔膜压缩机G2V-5/200;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以陈第岱为代表的第二代科研人员奠定了国产隔膜压缩机的基础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以李永进为代表的第三代科研人员团队为隔膜压缩机膜片材料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我算是第四代科研团队的‘带头人’。那时候接到指令就干,只要有进口隔膜压缩机的地方都去参观学习过,产品设计、机器调试、故障维修,什么活都干,这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科院某单位进口了一台超高压200MPa的隔膜压缩机,当时没有人能调试,最后是由我调试成功的,而且这个纪录在中国隔膜压缩机界保持了将近20年。”黄津鹄说,他一辈子只做了隔膜压缩机一件事,研发出了膜片破裂报警检测系统,建立了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推动隔膜压缩机市场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