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是元素周期表第一号元素;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因为它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而且来源丰富,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又是全球第一,在日本、德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把氢能发展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之后,中国也把氢能纳入能源战略体系。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
地方层面,也纷纷发布氢能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文件。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涉氢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3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并且,有4个省(市、自治区)锚定了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的目标。
面对这数万亿级的新兴战略产业,同时又能给交通、石化、冶金、建筑和电力等其他行业脱碳带来支撑,所以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不出台一个相关氢能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好像就要掉队落伍一样。
有不少地方,还提出要打造“氢都”、“氢谷”、“氢能枢纽”、“氢能中心”等。
氢能产业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或电力系统储能的一部分,还处于商业化早期,特别是可再生电力制备的绿氢产业,更是刚刚起步。此时国家和地方给予政策支持,有利于资金和资源的投入。
但氢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绿氢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过硬的技术突破外,跟地方的独特优势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相关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应用场景,也没有相关的风光等自然资源,大量氢能企业和项目一哄而上、大规模布局,最终将导致氢能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不利于氢能行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最近、北京、上海、山西、广东、辽宁等地,都陆续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除了这些省级规划,一些地市级城市也发布了相关规划。从这些规划来看,有些地方以科研制造为优势,有些地方以产业应用为优势,还有一些地方以风光资源为优势。当然,也有一些地方以煤化工为优势,希望发展煤制氢产业。
那么,在氢能各显神通和风风火火的地方竞争中,最后到底哪些地方会胜出呢?《环球零碳》结合这些规划和当地产业优势,点评一下各城市在打造氢能产业上的优势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