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多个城市连续出现高温。经济复苏叠加高温天气,我国用电负荷较快增长,虚拟电厂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及天津、北京、上海等10余省份相继发布的“十四五”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碳达峰实施方案,均对发展虚拟电厂提出明确要求。
虚拟电厂受关注,国家加紧布局
何为“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并不是个发电厂,而是一套能源管理系统。它安装在工厂等用电大户的控制终端,把可中断的如空调、照明等负荷纳入到控制序列,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通过精准控制达到供需平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说。
在江苏常州,一家商场的空调控制模块已接入负荷集控系统。该系统分析后发现,目前正是当地用电高峰,需降低用电负荷来平衡电网供需。30秒后,系统将商业综合体内功率为1200千瓦的空调负荷自动降到600千瓦,商场内的温度只上升了1℃,并没有影响到顾客的购物体验。
按照以往,当出现较大用电负荷时,传统解决办法是在发电端扩建电厂、紧急调动备用发电资源,同时加强用电端的有序使用。
不过,如果仅仅通过扩建电厂来满足尖峰时段的用电需求,有可能在用电低谷期产生巨大浪费,有序用电造成的停工停产也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冲击。因此,虚拟电厂成为有效解决用电负荷的新方案。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需求侧的响应将负荷降下来,对整个电力行业发展会产生更好的作用。
据了解,早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就已开展虚拟电厂的试点工作,部署多个虚拟电厂项目,取得很多经验和数据。比如,上海于2017年建成黄浦区商业建筑虚拟电厂示范工程。2019年,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公司优化创新虚拟电厂运营模式,并服务北京冬奥会。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进一步提出,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