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十年的迅猛发展后,中国风力发电即将进入调整期,截止2019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已招标未建设项目共计2132.5万千瓦,预计至少800万千瓦项目将结转至2021年之后。而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风电平价上网”成了关注的重点。
相关阅读:平价丨海上风电开发博弈 基础选型是关键!
平价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海上风电要与已经具备平价能力的陆上风电、光伏、特高压等电源竞争,面临更为残酷的市场,度电成本将成为关键。我国海上风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造价已在逐步下降,相较于2010年23700元/千瓦左右的造价,目前造价约为15700元/千瓦左右,但想要达到平价的标准,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降低整体成本和风险,是技术探索与创新的重点。
就海上风电成本的构成来看,风电机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左右。整机成本降低需要产品的技术突破和大部件国产化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大容量机组也逐渐成为主流,5MW或将成未来门槛级配置。由此来看,短时期内风电机组的成本很难做到大幅降低。
除风电机组外,其次便是约占20%~30%的风机基础成本。相对于其他建设项目,海上风电支撑结构和基础的建设条件比较复杂,调整和优化的空间较大,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我国也在开发和应用多种风电基础,以适应复杂的建设条件并降低成本,但技术的研发和成熟需要长期探索实践。短期内主要是对设计和施工过程的优化,尽可能降低试错成本,提高设计可靠性和施工合格率,以达到施工周期最优化,充分利用施工窗口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钢管桩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基础多采用单桩基础,单桩基础中多为大直径钢管桩,仅是钢管桩本身成本就极高,以4兆瓦机组为例,单桩基础造价就可达900到1300万元,部分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造价甚至可高达2000万元。因此,单桩基础施工的成败以及施工过程监控就尤为重要。
单桩基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常会比较关注以下问题:
1
打桩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溜桩
2
打桩过程中桩身应力
3
打桩至预定标高时的承载力
设计过程优化
之前我们曾介绍过,使用打桩模拟软件GRLWEAP,在正式施工之前,来对打桩过程进行可打性分析,预测打桩过程中的一系列参数,包括:桩身应力,贯入度,承载力,以及打桩能量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解读,来分析设计桩型,在已知地层中,使用选定的打桩锤是否可以顺利施工。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仅需一步,解决海上打入桩设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