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南、陕西、新疆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6月以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7个省级电网,以及西北电网用电负荷均创历史新高。随着高温天气持续和多个区域复工复产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多省市将面临更大的电力紧平衡挑战。
一方面,去年9月席卷全国20多省市的拉闸限电事件以来,能源安全和保障供应便占据电力行业发展的有力主导。如今,叠加俄乌冲突、全球能源通胀等国际性事件,中国进一步部署扩大供应、稳定价格等一系列措施,以“坚决杜绝拉闸限电”再次发生。
另一方面,“双碳”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的地位并未改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顺应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如何平衡当下保障电力供应和中长期低碳转型战略发展要求、如何在更长期内稳筑电力安全保供基础、如何更稳更快更科学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短期内出台强有力的保供措施之外,中国的能源和电力相关部门面临的“大考”。
笔者认为,一方面,建立新型电力系统与“双碳”目标的本质和实现路径是协同的,我们应该以系统性思维来理解和解决保供问题,不应批评单一电源或倚重单一电源进行保供;另一方面,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所提出的,“十四五”是为实现“双碳”目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中国应坚持大力发展多元绿色的灵活性资源、切实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为建设新能源比例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可再生能源和煤电协同发力
以系统性思维实现保供
今年3月,千呼万唤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下称《规划》)出台。与以往的五年能源规划不同,此次《规划》从政策名称上就反映了中国新时代能源电力系统发展的指导逻辑——强调能源体系的“现代化”与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意味着中国的能源电力体系将从此前以煤电这一单一电源为主导,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注重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和多能互补等方面的发展。为此,《规划》提出了需求侧响应目标,还首次提出具体的电力系统灵活性目标。同时,《规划》也明确了煤电的定位转换——“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