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国家而言,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已经成为自身脱碳行动的必要选择。
能源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4。在各国积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大背景下,能源供应已经成为这场决定人类命运“战役”的主战场,而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则是我们手中最重要的“武器”。对此,国际能源署(IEA)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都已给出答案,并表明要实现净零碳,2050年前,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须提供约70%的发电量。
海上风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虽然在2020年左右,固定式基础海上风电的增长最为显著,但从2030年起,漂浮式海上风电将快速发展。这是由于不少国家受陆上与海上风能资源、海水深度、海床条件等约束,在固定式基础陆上或海上风电方面的发展潜力有限,必须利用漂浮式海上风电开发深远海资源。有数据显示,全球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都蕴藏在水深超过60m的海域,这成为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与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然,漂浮式海上风电也不仅能为各国减碳发挥关键作用,更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并为拥有海上石油和天然气活动专业知识的国家提供了平稳的能源过渡途径。由于处在技术发展与商业化初期,意味着还需要各国在政策上给予漂浮式海上风电一定的支持,包括发展目标、用海许可、电力输送、审批流程等。唯有如此,才能尽快降低项目开发的投资成本,实现大规模应用。
技术路线
不同的地理环境适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政策要求、本地化机遇、当地基础设施以及不同整机设计等因素也会影响漂浮式基础的选择。这意味着市场不太可能围绕着一种漂浮式平台类型进行调整,而是需要因地制宜。
目前主流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技术路线共4种,包括驳船式、半潜式、单桩式、张力腿式。这些正在开发或使用的基础技术路线各具特点。
随着市场的演变,建造和运营更大规模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需求正在增加,希望在建设、运营和维护方面看到更多的创新。同时,一些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可以在港口或掩护水域进行建设,从而利用到固定式基础海上风电的安装船舶。此外,也可以将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拖到港口,在现场以外区域进行大型维护、维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