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常常听说碳中和会带来百万亿级别的投资机会,这些投资最终都将化为这幅图上左边的数字往右边的缩减。我在用小学数学知识来算算碳价,算完后我惊呆了!文章中提到过,从广义上看,如果这一百万亿单纯是为了减排而投资的话,那么减少一吨碳的均价约为700元左右,这700块再与各减排技术涉及减排量相乘,就基本得到了该技术未来的市场空间。
上面这幅图是我的著作《碳中和时代》最后面那张折页的原图,可能很多看书的朋友都不一定注意到还有这幅图的存在,本来我跟出版社说放在书开头的,但出版社的意见是很多完全不了解碳中和的人,即使第一眼看见了这张图也只能是看个寂寞。所以建议我放在后面,让读者了解书的内容再看这张图就可能会有所领悟。
而事实上这张图放在最后面看的人还是少,不少人看完正文就把书放下了,不会想到后面还有什么重要内容(包括附件一的术语表)。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这幅图的最终表现形式太平淡了。我本来是希望出版社根据我这张原型图设计一张很有冲击力的概念图。我还特地提了很多表现元素,包括深空背景、线条粗细表示碳排放强弱,线条颜色表示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每种技术配不同的图标等。而最终版本的图却是这样色的...
我感觉这还不如我用ppt随便上点色的效果...
吐槽归吐槽,其实关于这幅图,我在书里面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为什么要画幅图以及应该去怎么理解这幅图,恐怕这才是看的人少的原因。所以在这篇文章我就打算讲讲这幅图的意义。
首先,为避免歧义,我得申明这幅图中的数据是我根据一些既有的基础数据估出来的值,并非有严谨的数学模型推导。比如最左侧的峰值排放140亿吨,我是根据清华大学测算的2020年碳排放130亿吨这个数字估的,最终达峰的时候有可能是135亿吨,也可能是145亿吨。我国目前并未宣布峰值排放的预期数据,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再来说说这幅图怎么看,这幅图表达的总体意思是我国的碳排放从最左边的峰值排放,经过中间一系列的减排措施后,最终达到右边的碳中和。为了区别这140亿吨的碳排放分别来自于哪里以及如何采取减排措施,我按照《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分类方法将排放源分成了6大类17小类(DACCS我额外分了一类),中间则是这些具体排放源的减排措施(未包含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因为他们几乎覆盖全部排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