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 发改体改〔2022〕118 号)印发,对用户侧资源加入市场提出了建议,同时指出,要初步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
1个多月后,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该省3家储能设施注册生效信息(如下图),分别是海阳国电投储能科技、华电滕州新源热电、三峡新能源(庆云)。这三座储能电站成功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并且是全国首批。
据业界人士介绍,相对以前的综合储能系统,独立储能电站解决方案优势很明显。
独立储能电站可以实现调峰、调频、备用、跟踪计划发电等。它的计量相对简单、投资主体也很清晰,这使得国家出台补贴也更具针对性。
盈利隐忧 提高入行门槛
尽管大形势一片向好,但独立储能发展起来还属于“墙外开花”的状态。
容量租赁费和调峰收入是目前独立储能最主要的收益来源,是决定独立储能项目经济性的最关键因素。
有观点认为,在国内当前储能市场中,大多数独立储能项目依赖调峰或调频市场获得收益,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都会对项目收益产生直接冲击。因此不少业界人士,仍对其从调峰、调频等获得利润持谨慎投资态度。
业界人士给高工储能算了一笔账,一个投资几个亿的独立储能电站,每年能从租赁和调峰获得5000-6000万元的收入,这样意味着,至少一个项目要七八年才能回本,其中还有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
目前独立储能处于主要成本在电网侧,逐渐向用户侧倾斜的状态。
尽管储能设备的发展较为迅速、运行成本也不断降低,为储能的经济性和加入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但目前储能运用还难以全面与电力市场的调度、交易和结算进行匹配。目前的调频补偿标准和峰谷价都属于给定的标准,获得收益是固定值,无法真正测算市场需求。而且,调频的市场容量有限的。
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确实是一件“入行需谨慎”的事情。无形中,独立储能的投资门槛也相应被提高了。
市场疏导 独立储能将迎春天
高工储能认为,在全球向低碳转型这样一个不可逆的大形势下,储能作为一个独立市场主体,在国家政策的有序引导下,下一步就是如何疏导市场化成本问题。
业界人士谈到,当前,储能需要保持在储能集成技术的先进性,比如PCS等核心技术和装备,以及工程层面的技术先进性,将成为储能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一。
此外,储能的发展还与电力-能源整个大体系息息相关。储能一直是被纳入整个能源系统来看的。它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可以共享的“充电宝”,所以,储能产业不是孤立的,它要与整个体系一起考虑。尽管它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但电力系统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规则也能让独立储能从中获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