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1.05亿千瓦左右,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1200万千瓦。四川可再生能源波峰波谷差异较大,适合利用可再生资源电解水制氢。充分利用氢储能属性,根据电力系统需求进行电解水制氢,也可以有效减少当地弃风弃光弃水。
“四川天然气总存储量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甲烷相关产业众多,石油化工业基础深厚。”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魏蔚指出,依托传统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优势,成渝地区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主要技术路线,发展氢能的能源基础良好。
近年来,成渝地区氢能产业在制氢、储氢等环节多点开花,从燃料电池汽车延伸至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建设。四川与重庆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进一步优化氢能产业链,促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应用。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和重庆市之间的物流运输线路距离约300公里-400公里,途经德阳市、内江市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核心区域,物流运输线路呈网状布局,运量巨大,尤其适合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示范推广。在此背景下,2021年11月,四川省和重庆市同时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两地规划于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
一位在四川省从事燃料电池研发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成渝城市群已在凉山州开展了首批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并配套建设了固定式加氢站,计划后续开通旅游大巴、景区用车、物流、重卡、环卫等试点线路,对燃料电池汽车在高海拔低温地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全面的验证和优化。
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加氢站15座,燃料电池汽车单车最高运营里程超过20万公里,应用规模在全国领先。
“成渝地区已聚集以东方电气为龙头,包括华气厚普、长安汽车、清华四川研究院、西南交大等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200余户,形成了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氢气制备、储运设备制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述业内专家表示。
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氢能产业链中氢能储运及加氢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较为滞后,导致氢能前端加氢环节成本高企,产业化进程整体缓慢。成渝地区发展氢能产业,一方面,可促进本地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消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及氢气制储运加产业基础,推动低成本规模化的绿氢供给链条建设,以此破解氢能成本高等难题,有望率先实现绿氢规模化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