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点名推进,再到2021年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氢能产业持续火热,连年成为全国两会焦点话题。在刚刚结束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氢能应用大放异彩,进一步提振了氢能产业的发展信心。
如果说前几年的氢能产业尚处摸索阶段,能源行业着眼于怎么规划、如何布局,那么今年两会的讨论重点明显由发展方向转为发展质量。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被视为最清洁的二次能源,肩负节能降碳重任,有业内专家因此将其定义为低碳时代的“新能源宠儿”。
聚光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各地有何新思路?产业链目前面临什么难题?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不少新鲜想法和深入思考。
百余城市将氢能纳入“十四五”规划
“继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后,氢能至少出现在30个省级行政区、150多个城市的‘十四五’规划中,10多个省区、50多个城市陆续发布氢能产业专项规划。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目前已初步形成氢能产业空间地理版图。”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用一组数字,向记者直观描述了氢能产业之热。
一股“氢风”也吹进了两会现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今年带来一份《关于支持建设湛江市氢能源产业国家示范基地的建议》,希望广东湛江的氢能产业发展吸引更多投资。“湛江已布局核能、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具备联动发展氢能的条件,尤其是大规模布局制氢储氢项目的基础厚实。湛江海运、陆运、空运等交通网络布局处于加快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低碳环保节能的清洁能源货运车辆,加上船舶、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项目,将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乘用车,以及氢燃料电池船舶等提供广阔应用场景。”
除了湛江,还有城市打出了氢能发展的“组合牌”。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提出,将成渝两地纳入下一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目前,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主要部署在京沪粤冀豫等地区,西部地区还是一片空白。成渝两地聚集了多家氢能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建议支持两地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发挥其在西部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