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的选用

润滑油包罗全损耗系统用油、内燃机油、压缩机油、齿轮油及润滑脂等。内燃机油有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两种。由于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都较重,柴油机应使用柴油机油。
(1)润滑油的成分润滑油首先来自基础油,它能为发动机提供基本的润滑能力,但是它很容易变质、退化,因此常在润滑油中加入10%摆布的添加剂,以改善基础油的品质特性。这些添加剂中,有防止金属锈蚀的防锈添加剂有用以增加润滑油粘度的增粘添加剂;有用以降低润滑油凝点的降凝添加剂;有防止润滑油对金属腐蚀和润滑油自身氧化的抗氧化、抗腐蚀添加剂;有促使沉积油中的淤渣、胶泥、积炭分散的清净分散添加剂等。
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氢基础油也称为矿物油)。而合成油,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基础油,其成分多数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
(2)内燃机对润滑油的要求
1)良好的粘温特性,适应发动机从冬季冷起动到全负荷运转要求。
2)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确保在整个换油期内保持润滑和抗腐蚀能力,有效延长换油期。
3)良好的清洁分散性,将燃油燃烧附着在零件上的胶状物和积炭清洗下来,并使其分散在润滑油中,避免聚集。
4)良好的抗磨损性能,防止高温运转机件的磨损和擦伤。
5)足够的碱性,能有效快速地中和含硫燃油燃烧后产生的硫酸、盐酸等酸性物质,庇护零件不受腐蚀,减少腐蚀性磨损。
(3)润滑油的分级国际上广泛采用美国SAE粘度分类法(粘度等级)和API使用分类法(质量等级),它们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润滑油粘度等级用于确定油品的使用环境温度,质量等级用于确定油品适用于何种苛刻程度的发动机。
1)润滑油的粘度分级。粘度是润滑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润滑油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是选用润滑油的主要依据。润滑油的粘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温度高时粘度变小,温度低时则变大。因此夏季要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冬季则要用粘度较小的,才能获得适当的润滑。
目前,国际上遍及采用的是SAE标准对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分类,以SAE字样作前缀、即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等级,如润滑油罐上会有SAE40,SAE50或SAE15W/40、SAE5W/40这样的标识表记标。我国粘度分级是等效采用美网SAEJ300粘度分级法,采用了5W、10W、20W、20、30、40、50等7个等级,能满足(-18℃)的润滑油后面带有“W”,代表冬季使用的低温标准滑油。粘度等级数值越小,润滑油越稀,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数值越大,机油越稠,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