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全面市场化,与此同时多省份发文执行季节性尖峰电价,以峰谷电价为生存条件的用户侧储能终于要焕发新生,在这样的政策形势下,电价差预测可能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有储能企业透露,今年下半年以来储能咨询量增加,且大多来自找上门的高耗能、被限电的企业。今年全国多地启动有序用电,高耗能企业成为重点管制对象、被要求错峰生产甚至停产。而在新一轮分时电价调整中,多地明确提出“高耗能行业电价上浮比例不受限”,有企业反馈在限电、涨电价承压下“生产压力很大”。
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提升,叠加用电端电力负荷攀升,“错峰用电”或将在某些地区持续,但也刚好为用户侧储能创造了市场空间。储能技术充放电模式刚好满足企业错峰生产需求,同时高耗能行业执行的尖峰电价又为储能的电费管理创造商业盈利条件。但即便政策和市场需求已经热度至此,大部分业内人士对待用户侧储能态度仍然比较冷静。
安全是不可避免话题
储能安全是行业普遍面临难题,在用户侧储能中更是如此。今年4月,北京大红门储能事故如同一记当头棒喝给行业以警示。
11月22日,北京应急管理局正式公布事故原因调查结果,报告显示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内短路引发电池热失控起火是直接原因,而电缆沟未进行有效分隔、封堵则导致电池起火产生的易燃易爆组分扩散、并遇电气火花爆炸,此外项目在建设、运行、维护等各环节的管理漏洞也间接促成了事故发生。由此可见,储能的安全并不能凭电池产品单一而论,电力电气设计经验、后期运维及风险监测管理水平更为关键。
随后国家层面出台多个文件表明立场、坚持鼓励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双碳背景强大市场需求之下储能行业不能因噎废食,而要锤炼技术、练好内功,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以达到0安全隐患的目标。
采用“防”、“护”、“消”、“泄”的设计理念,应用行业领先的直流侧安全管理技术,全面提升储能安全等级。
业内众所周知,北美地区储能安全标准制定、实践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因而也是检验储能产品安全质量的重要市场。符合全球最高安全标准的储能企业,安全性在国际市场赢得充分认可,让中国储能技术更好的参与全球竞争。
安全之下,储能使用端最关心的莫过于项目经济效益。尽管没有固定收益来源、成本又高,近两年发电侧储能、大规模独立储能却在争议和困境中突出重围,迎来了较快发展。而作为最早实现商业化的用户侧储能近年的发展态势趋缓,主要原因在于用户侧储能场景下仍有“拦路虎”。
首先,用户侧储能项目需求分散,且每个项目功率和容量以及运行方式需要依据当地电价政策和需求单位用电习惯等定制,常规大型储能系统无法完全适用、设计方案难以复制推广,对储能企业来说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难度。
其次,用户侧储能多是用户后期提出的需求,在早期用地规划中并未将“储能”考虑在内,因此大多数工业企业都会面临项目占地面积紧张的难点,这对储能系统集成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然最核心的,有了收益率储能才能迎来市场机遇。在电价政策利好的情况下,企业更要关注如何提升储能项目收益率。
作为最早开始执行峰谷电价政策地区之一,江苏俨然用户侧储能的发源地,国内单体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也诞生于此。
目前国内大举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以及充电桩新基建持续推进,配电网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但配电网升级改造的成本高、耗时长,配套储能或为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
如今,政策已经为用户侧储能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各类用户也向储能抛出绣球以期改善经营成本。但之前报道的储能安全事件也为用户敲响了警钟,在强烈需求之下、用户更要关注储能项目安全和质量,应从技术和丰富安全案例经验的等综合考虑谨慎选择储能方案供应商。